SOULMATE心灵伙伴

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5年8月22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(部分节选)

——答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

时间:2025-08-25 16:13:30 访客人数:1003 分类:心理新闻 来源:转载 发布者:管理员

  间:2025822

  点: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

主持人:      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、宣传司司长

  宾:      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厉彦虎    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主任医师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崔永华   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毕宇芳   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任医师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张      山东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

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、宣传司司长 谢杨:

今天的发布会,我们将聚焦处暑时节养生保健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、科学运动等有关问题,请各位嘉宾共同回答大家的提问。

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: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许云女士;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主任医师厉彦虎先生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崔永华先生;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任医师毕宇芳女士;山东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张丽女士。

下面,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。提问前,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。请举手提问。

凤凰卫视记者:

我们都知道,青少年想要身心健康,肯定是离不开体育锻炼,请问青少年如何科学开展体育活动呢?谢谢。

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主任医师厉彦虎:

感谢提问。现在青少年面临很多身体健康的问题,大家都知道,像近视问题、肥胖问题、脊柱侧弯问题,还有心理问题。咱们说健康有两个要素,一个是身体健康,一个是心理健康,现在很多青少年有一颗“玻璃心”,就是承受挫折能力比较差,这些需要体育运动来干预,所以体育运动对孩子身心健康是至关重要的。咱们说体育是最好的锤炼教育、磨炼教育、挫折教育、伤痛教育、成长教育、尊重规则教育,孩子通过参加体育锻炼、体育比赛,在体育中享受乐趣,对他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。

体育运动要遵守几个原则:第一个是全面性原则,孩子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,包括个人运动、集体运动、各种娱乐运动都要参加。第二个是循序渐进原则,孩子要逐渐提升运动能力,对他的骨骼发育、神经发育、内分泌的功能都非常有好处。运动要注意室内、室外的结合,长期在室内运动不见阳光,对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,所以要室内、室外结合。还有一个是局部和整体结合,避免过多的做局部运动,运动太局限对全身的平衡也不利。还有一个是集体活动非常重要,孩子长期不参加集体活动,他的集体荣誉感会缺失,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不利。还有一个是避免孩子过早的参加单项体育运动,单项体育运动存在职业病的风险,像咱们听到“网球肘”“足球踝”这些职业伤病。还是要避免过早参与单项体育,要参加各类运动,这都是非常重要的。

还有一个就是在孩子的运动中要注意三个要素,就是“光、视、形”这三个要素。什么叫“光”呢?就是孩子要见阳光,孩子户外运动非常重要,因为孩子生长期的时候,他的骨骼发育、肌肉发育、神经发育、内分泌发育都需要阳光照射。在户外阳光照射的时候,他的身体吸收光线,对他维生素D的合成非常重要,对他的骨骼发育非常重要。户外运动、有氧运动,促进孩子骨骼发育、肌肉发育非常重要,所以光非常重要。咱们一般要求孩子至少有两个小时的户外运动比较合适,现在很多孩子上课就是披星戴月,见阳光比较少,对孩子生长发育比较不利。

第二个是“视”,视力是说孩子长期在室内,低头伏案太久。孩子近视问题非常严重。孩子课间延长,上课时间缩短,这样孩子有时间到户外去见阳光、往远处看,对视力非常重要。低头看书20分钟,要抬头往远处看20秒,有利眼球肌肉的调节。还有一个是写作业姿势有“三个一”,身体要离桌子一拳远,离作业本或者书本要一尺,还有一个是握笔的时候离笔尖一寸,“三个一”,可以保证他的姿势比较健康。

还有一个是“形”,形体的管理非常重要,咱们说一句话叫“站有站相、坐有坐相”,现在好多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各种变形姿势,歪着坐、拧着坐、靠着坐、塌着坐、瘫着坐,这种姿势可能造成孩子脊柱失衡非常严重,造成体形不健美、不健康,时间久了之后造成脊柱健康问题,诱发早期颈椎病的发生,造成脸部变形、大脑缺血。脊柱变形,还增加视力疲劳,大脑功能会出现一些障碍。脊柱变形以后还造成心理功能伤害,包括身体的四肢不协调,增加运动时的风险。所以这几个要素非常重要,刚才说不但运动要全面,自我管理也很重要,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,还有心理习惯。

谢谢。

央广网记者:

我们知道,心理健康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,因此有一些家长就会很紧张,甚至过度敏感,担心孩子是不是出现了心理问题,在治疗的时候也会担心用药会不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副作用。我想请问应该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真的产生了心理问题?该如何看待用药的安全性问题?谢谢。
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崔永华:

谢谢您对这个问题的关注。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,要想判断孩子是不是出现了心理问题有两步,第一步是我们要观察孩子的言语、情绪和行为有没有持续1周以上的负性变化。比方,有没有孩子经常说奇怪的话,经常自言自语,或者经常说一些消极的话,比如觉得“活着真没意思”等。有没有经常的紧张害怕、容易哭泣?或者变得孤僻,经常出现攻击性的行为、频繁说谎等。第二步,我们要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。纵向比较,是和孩子以前相比较,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同,比方和以前相比较,孩子有没有变得懒散、变得消极、变得学习退步、变得沉迷于网络,或者是出现奇怪的言行举止等;横向比较,是和其他同年龄的孩子比较看有没有什么不同,比如有没有上课或写作业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、小动作多,或者是不遵守规则、不合群等等。如果我们刚才说的“负性变化”和“不同”,明显影响了孩子的生活、学习和社交功能,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孩子可能出现了心理问题。

心理问题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、心理治疗、行为干预、物理治疗等。不同的心理问题需要的方法不一样,有的需要药物治疗,有的需要心理治疗或者其他治疗,有的需要几种方法联合治疗。具体用什么方法治疗要由专业人员根据病情综合考量来决定。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的、科学的药物治疗是安全的,一般不需要过分担心副作用的问题。

谢谢。

21世纪经济报道》记者:

有家长反映孩子最近总是高兴不起来,干什么都觉得没有意思,容易发脾气,食欲下降,有时还会失眠,遇到这些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办?谢谢。
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崔永华:

谢谢您的提问。临近开学了,孩子容易出现心理不适应的表现。家长反映的这些状况,提示孩子可能出现了抑郁情绪。抑郁情绪不同于抑郁症,二者核心区别有三点:第一,持续时间不同。抑郁情绪持续时间是2周以内;抑郁症持续时间是2周以上。二是严重程度不同。抑郁情绪程度相对较轻,一般不会对个体的生活、学习和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;抑郁症相对较重,它会对个体的日常生活、学习和社交产生明显的干扰和损害。第三,性质不同。抑郁情绪没有达到疾病的诊断标准;抑郁症达到了疾病的诊断标准。我们在门诊上,会经常看到医生作出“抑郁状态”的诊断,抑郁状态一般等同于“抑郁症”。

针对这些情况,家长可以用下面3种方法来帮孩子调节他们的抑郁情绪:第一种方法是教孩子学会接纳和表达情绪。首先父母要保持稳定的情绪,可以通过情绪卡片、绘画、角色扮演或者写心情日记等方式,教孩子学会识别和接纳自己的情绪,并学会表达情绪。第二是做好开学前的准备。至少提前一周,我们要按照学校的作息规律来调整生物钟;每天40分钟左右的户外活动,可以帮孩子尽快的恢复精力状态;每天完成一个小的学习目标,有助于找回学习状态。第三点是要教孩子学会学习压力的管理技巧。管理学习压力有3个小的技巧:第一是制定计划。和孩子一起来制定学习时间表,按重要度对任务进行排序。第二是分解目标。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,各个或者逐个完成,有助于增强信心。第三是劳逸结合。我们建议采用番茄时钟法,学习25分钟,休息5分钟。

另外还要提醒家长,如果我们发现孩子的状况已经达到了抑郁症的程度,一定要及时寻求医疗机构的帮助。

谢谢。

发布时间: 2025-08-22 来源: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司

时间:2025-08-25 16:13:30 访客人数:1003 分类:心理新闻 来源:转载 发布者:管理员

最新资讯